三位女性,三段人生,一條共通的主軸:為家庭犧牲自己。
媽媽沒有經濟自由,婆婆沒有情緒自由,而我,曾經兩者都沒有。
這篇文章,是我終於醒來的記錄,也是送給所有還在掙扎中的女性的一封信。


我的大陸媽媽──沒有經濟獨立,一輩子只能委屈求全

我的媽媽沒什麼能力,但長得還算好看,年輕時不情願地被許配給我爸。直到現在,她走路都不願與我爸並排走。

婚後艱難地生養了三個孩子,卻一直被我爸嘲笑不會賺錢。

現在終於退休了,本來以為可以輕鬆養老,沒想到我弟弟要求她照顧兩個孫子直到國中畢業。

她真是可憐——以前聽爸爸的話,婚後聽丈夫的話,現在聽兒子的話。她從來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。

明明有退休金,卻甘願把錢交給兒子管。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,沒有一天是為自己。


我的台灣婆婆──經濟獨立還不夠

如果說我媽媽是經濟被綁住的女性,那我婆婆,就是情緒被綁住的例子。

婆婆是一位傳統的家庭主婦,跟著公公去泰國、大陸、美國工作,二十年都在海外自由生活。

但當公公七十歲退休決定回台灣時,雖然她捨不得自由的生活,還是選擇陪他回來。

沒想到回來第二年,因照顧公公、高齡母親與婆婆,東奔西跑地操勞,導致急性肝炎,差點換肝。

如今她母親已經離世,但還要照顧 94 歲的婆婆與 75 歲的老公。

她總是把別人放在第一位:

  • 怕老公失智,不敢讓他太閒,把照顧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。
  • 怕婆婆責罵,事事順從,凡事忍讓。
  • 怕小叔責怪她照顧不周,每天早上 8 點到晚上 8 點待在婆婆家。
  • 不忍讓三叔分擔責任,因為他太太罹患慢性癌症。

婆婆今年 70 歲,因為跌倒後覺得大腦受損,終於鼓起勇氣向小叔提出輪流照顧的請求。

她想要一個月休息一次,出去旅遊放鬆,結果被小叔無情拒絕。

明明婆婆身體健康、有外傭協助,卻依然無法獲得喘息。

根據台灣長照統計,女性平均需長照 8.2 年。婆婆才第二年,還有 7 年要照顧。
屆時她 77 歲、公公 82 歲,即便有錢,也沒有體力享受。

所以,經濟獨立,依然不代表能夠自由選擇。

真正困住她的,是內心那一份「我要做好媳婦」、「不能拒絕」的情緒束縛。


40 歲的我──經濟與情緒的雙重不自由

十年前,我為了家庭放棄了工作。

朋友們說我嫁得好:公婆不錯、老公也不錯、有一雙兒女、生活無憂,還能學習、運動、培養興趣。

但這些「自由」,是我犧牲獨立換來的。

沒有收入,我仍要看人臉色;即使婚姻表面幸福,也要忍受老公的冷暴力與忽視。

最近我慢慢醒來,開始不再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。

甚至思考是否要離婚,只是發現自己十年未工作,在各方面都處於弱勢。


追求獨立的中年女性,是被洗腦嗎?

老公說我被英文書籍和外國老師洗腦。

但我知道,我不是被洗腦,我是醒來了

在華人文化中,女性總是被教導要犧牲、奉獻、成全別人。

像我媽、我婆婆,一生都為家庭活著。

但女性一旦開始追求自己的生活,就會被貼上「自私」、「不顧家庭」、「被現代價值洗腦」的標籤。

可是,女性越獨立,越不容易被情緒勒索與經濟綁架

而這樣的改變,讓習慣依賴女性的人,感到不安。


結語:我不是被洗腦,我是醒了

我不想再做一個「乖」太太、「好」媳婦、「完美」媽媽。

我想要的是一種內在的自由,一種可以選擇、不再委屈、不再討好的人生。

回望我媽媽與婆婆的人生,我明白我該走哪條路。

我要為自己活,找回熱情與自我。

我不是被洗腦,我是醒來了。